top of page

新年鱼生 Chinese New Year Yusheng

每到农历华人新年期间,不论家庭、社团或公司的宴会上,“捞起,捞起”之声,不绝于耳。大伙欢愉地把夹着菜的筷子举得高高的,满嘴尽是吉祥的话语。翻炒的不是菜而已,也把团聚的气氛“翻炒”到最高点。


华人吃鱼生的历史可追溯到约三千年前的周朝。周代遗存青铜器《兮甲盘》铭文记载,公元前823年,即周宣王五年,周朝军队在今陕西白水县的彭衙抵御猃狁的入侵,结果大胜归来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记述征战归来的主帅尹吉甫以“烧甲鱼加生鲤鱼片”款待张仲等人,用“炰鳌脍鲤”记载这二道菜。“脍”指的是用刀切细的鱼片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记载公孙丑问孟子关于曾子为何只吃“脍炙”而戒吃“羊枣”的缘由,结果“脍炙人口”的成语由此而来,也说明了中国春秋时期,鱼生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,而来自生活的语言,至今历久弥新。


中国人吃鱼生的饮食文化,在隋唐时代发展极致,做工讲究,隋炀帝曾经赞美用香柔花叶和金橙丝调制的“金齑玉脍”,说是“东南佳味也”。到了明清以后,鱼生逐渐从中国人的主食谱上消失,只有少部分地区,如广东沿海一代留存吃鱼生的习惯。“脍”字说明华人吃生鱼片的历史源远流长,一直延续至今,在发源地由盛而衰,广东人移居新马一带,带来简朴的”广东鱼生“,随后在新马一带经过名厨改良后,得以发扬光大。


1960年代,新加坡四大名厨:谭锐佳、冼良、许国威和刘育培,号称“四大天王”。他们为了加强过年的饮食欢愉气氛,根据广东鱼生的做法,配上生菜丝、西芹丝、红萝卜丝,用酸梅膏和柚子汁调制成的金黄色浆料,把简单、不起眼的粤菜,变成一道色彩斑斓,味道香甜的诱人新菜色。从此,“捞鱼生”在新加坡普遍传开来,为取得好彩头,名称计有:七彩鱼生、鸿运鱼生、富贵鱼生、兴旺鱼生及发财鱼生等。


从前,“捞鱼生”都是在正月初七的“人日”举行。《北史·魏收传》:“正月一日为鸡,二日为狗,三日为猪,四日为羊,五日为牛,六日为马,七日为人。”说是正月初七为天下人的生日云云。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夏日正月七日为人日。以七种菜为羹,翦采为人,或缕金薄贴屏风上忽蔽之,像人入新年,形容更新。”后人以七种菜为基础,加入鱼片,在“人日”以“鱼生”为每个人庆生,据说“七彩鱼生”由此而来。


有人提议“新加坡鱼生”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也许本地可以发起一项“健力士捞鱼生”的世界纪录。近来,新加坡人不局限于“人日”吃鱼生的习俗,从除夕团圆饭到十五庆元宵,处处可见可闻“捞起,捞起”,想像小至家庭,大至社团、公司,甚至全国成千上万人一起“捞起”的壮观场面。有人说在新加坡春节期间,如果没有捞鱼生,就不能算过年。“捞鱼生”已俨然成为新加坡华人过新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