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端午节——粽子的故事

屈原和我们相距二千三百五十年左右,是中国战国时候著名的爱国诗人。他出身贵族,楚国丹阳人,名平,字原。我们一般称呼他屈原。他在楚国的官职非常高,任三闾大夫、左徒,仅次于宰相,相当于现今副总理的职位,掌管的是内政和外交,可见他的权利和地位是非常高的。可是,他主张对抗秦国和起用人才,引起其他贵族的反感和排挤。在权利斗争下,屈原被贬官和流放。在不得志和担心国家、人民的情况下,他写下了著名的《离骚》、《九章》、《九歌》等诗歌。屈原除了有政治才能外,他也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。“楚辞”便是屈原开创的。屈原的文体和《诗经》,合称“风骚”,代表了当时文坛的领导文体。可是,今人对“风骚”的理解和认识一般上是贬义的。我想屈原地下有知的话,不知道会作如何感想?

到了公元前278年,秦国著名的将军白起率领军队攻破楚国首都郢都,楚国亡国。屈原听到消息之后,非常悲痛,五月初五的时候,抱了一块巨石,跳进汨罗江自杀了。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,震惊不已,大家赶紧划船到江中,希望能找回屈原的实体,但是寻遍不获。人们担心鱼虾侵扰屈原,于是把米饭放在竹筒里,投到江里喂鱼虾,让屈原在江里能获得安宁。后来,有人说江中有蛟龙抢食,建议用叶子包裹米饭,用五色线绑好之后,才投进江中,这能够驱赶蛟龙。这就是粽子的起源,而人们竞相划船到江中寻找屈原和投入米饭的做法,逐渐演变为划龙舟的活动。

为了缅怀和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,让他的精神永垂不朽,五月初五端午节便成为家家户户包裹粽子的日子,大家在江上划龙舟追思一代伟人——屈原。

新加坡是一个美食天堂,不用等到端午节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可以吃到粽子。吃粽子与端午节的联系不分薄弱,更难让年轻一代联想起端午与屈原的关系。

我们保留传统文化,也不忘历史。我们常说“饮水思源”,在品尝粽子、观赏划龙舟大赛的时候,不要忘记我们伟大的先人,让我们借端午节这个节日,敬仰屈原,学习他爱国的情操和高洁的人格。希望我们也能像他有“牺牲小我”的精神,忠于国家、献身社会

拥有爱国爱民的思想。我想这是主办这个活动的最大目的。

经过了二千多年,粽子在各地流传、变化和发展。在新加坡,我们能见到的粽子有福建肉粽、娘惹粽、广东五角粽、碱水粽和豆沙粽等等。虾米粽是我喜欢制作的粽子,因为味道香辣,制做上也比福建五香肉粽简单。

粽子并不是华人的专利,其实其他国家也有粽子,形状各异。我想只要是用叶子裹制的米饭食品,都可以归类为粽子。像越南四方粽,连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与墨西哥也有粽子。而星马一带用芭蕉叶把蓝花汁、椰丝和糯米蒸煮成的椰丝糯米饭,其实也是粽子的一种。

传统粽子的材料全部都是从大自然取得的物资,没有人工化合物。人们享用粽子后,剩余的一切,像粽叶、绳子都回归大自然。我们的老祖宗遵循自然,让一切回归自然。这和我们现在提倡回收、废物利用及再循环,是一样的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