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薄饼的故事 The Story of Popiah

薄饼在新加坡是一道非常普遍的小食,价格大众化,以蔬菜为主料,慢火焖煮后,用饼皮包卷后食用,是非常健康的美食。小贩中心、食阁、咖啡店以及餐馆,都有售卖薄饼的摊位,可以用过江之鲫来形容。虽然薄饼的拥护者众多,可是对于薄饼的渊源与故事,知道的人就不多了。别小看折一道不起眼的本地小食,它不仅满足食客的口欲,也为联系宗亲出力,还成就了好些成功的新加坡企业家。

相传薄饼是明朝时候,由福建同安才子蔡复一的夫人发明的。蔡复一才高八斗,是朝廷进士,为人忠直,不献媚逢迎,结果遭到奸臣的排挤,指派他四十九天之内完成整理抄写朝廷历年来的文书,若无法完成,就以违抗圣旨处置。蔡复一废寝忘食,日夜不停地抄写,茶饭不思。他的夫人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,又不好打扰他。她左思右想之后,用面糊在热锅上抹成薄皮,把切丝的各种蔬菜炒熟,然后卷成筒状,让丈夫可以一手拿菜卷吃饭,一手握笔工作。结果,蔡复一没耽误了朝廷的工作,也没有弄坏身子。蔡夫人制作薄饼的事件广为流传,成为美谈,人人竞相仿效。有人把它称为“婆饼”,而“婆”与“薄”在闽南语里同音,后来改称为“薄饼”,之后又有“夫人薄饼”与“美人薄饼”的称呼,都是为赞颂内贤外慧的蔡复一夫人而取的名称。因此,“薄饼”的发明带有浪漫的色彩,是“才子佳人”成就的福建美食。

也有人追溯到更久远的春秋战国时代,人们在春天时以“五辛”(大葱、小蒜、韭菜、香菜及芸苔)祭祀春神,然后以麦饼皮包裹五辛成“春饼”来食用。自东晋开始,中国北方因战乱而人们大量南迁,于是吃春饼这一习俗传播的闽台一代,成为薄饼的最早起源。闽台一带有清明时全家食用薄饼的习俗。新加坡早期先民大部分来自福建沿海一代,自然也把吃薄饼的习惯带到异乡。不过,已经失去了在春天清明吃薄饼的习俗,而是把它当成一道价廉物美的小食来经营。

新加坡薄饼经过几代人的改良,注入本地的特色,如在饼皮上涂抹甜酱和辣椒酱,馅料以沙葛为主,撒一些花生碎等等,吃起来酸辣咸甜混合,口感清爽。新加坡薄饼选用的饼皮沿用祖辈从福建传来的配方,皮薄柔软如纸翼,具有弹性与嚼劲。饼皮制作师傅一手轻弹面团,往平底锅一摸,就形成一张圆形的薄皮。单看师傅的手工,就已经是一件赏心乐事。可惜新加坡的手工薄饼皮制作师傅有如凤毛麟角,已经很难见到“坠,碾,提,拉”的饼皮制作真功夫了。

由于新加坡人对薄饼情有独钟、爱不释“口”,一些经营薄饼者具有独到的眼光,把它发展成为企业。有星洲“薄饼大王”之称的魏成辉先生,以制作薄饼皮而名声大噪,荣登福布斯榜富豪之列;奇Qiji小食店则是把本地传统小贩经营方式加以现代化,成为可媲美西方快餐店的连锁小食店,并且取得“Halal”认证,让广大的回教徒也成为薄饼的支持者,扩大了薄饼的销售,也推广华人美食到其他族群;金门会馆则以薄饼款待出席会议的宗亲,每次有董事做东请吃薄饼的时候,与会者特别踊跃,薄饼产生了联谊团聚乡亲的作用。

清朝诗人写诗咏薄饼:“春到人间一卷之”,用“薄本裁圆月,柔还卷细筒”形容薄饼皮,“纷藏丝缕缕,馋嚼味融融”形容馅料,让薄饼登上文学的殿堂。蔡复一夫人发明薄饼显现贤慧才智的美谈,以及我国现代企业靠薄饼获得成功的传奇故事,让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小菜“薄饼”登上大雅之堂。


bottom of page